英国拍卖行拍卖圆明园流失文物,国家文物局抗议,对此你怎么看?
盘内滚珠
江湖上有这样的一种手段,叫做盘内滚珠心币。
盘内滚珠:这种江湖说法很形象,“珠”就是“空子”们很重视,十分希望得到的东西心币。
而“滚珠”心币,则有两种含义:
第一,指设法炒高这些东西的价值,同时也能极大的吸引对方的注意心币。
第二,通过热炒一件东西形成轰动效应,带动手里同类物品的价值也一样水涨船高心币。
国际拍卖市场近几年对中国流失文物(特别是圆明园的流失文物)为代表的狂炒,就是利用这样的一个江湖手段,给国人做了这样的一个局心币。
开始做局
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精神文化方面需求的增长,境内艺术品市场升温,十分正常心币。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突然在境外发起了一场离奇的炒作狂潮,将一批中国流失文物炒作到不可思议的天价,从而带动了流散海外的中国文物价格水涨船高。
最重要的是,它吸引了很多有着民族自豪感,爱国心与虚荣心的中国收藏家,各大富豪的极大关注心币。
2005年首先是伦敦佳士得拍卖的一只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心币,成交价合人民币2.3亿;其次是香港苏富比拍卖的清乾隆珐琅彩双耳瓶,成交价合人民币1.2亿;还有香港佳士得拍卖的元青花锦香亭图罐,成交价合人民币五千万……
展开全文
“盘内滚珠”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连续不断钓空子的过程心币。
2008年6月,一枚‘康熙御笔之宝’蟠龙玉玺,在法国拍出了56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接近六千万,突然创造了一个惊人的成交天价心币。
那才是江湖术‘盘内滚珠局’中所谓的‘开棚兴岗第一惊’心币。‘门槛’设置好了……
2008年10月,‘乾隆御笔’白玉玺才推到香港的拍卖会上,卖出了6338万港元,已经开始在钓空子了心币。
接下来,是一枚又一枚轮番输出,而且是一枚玉玺带动一整场拍卖会,其他所有拍品都跟着沾光,总成交额很大心币。
这一局,做的十分成功心币。
因为接下来短短时间内心币,清宫玉玺玉玺接二连三的在国际拍卖市场中出现:
2009年4月,巴黎拍卖了一枚清乾隆“九洲清宴之宝”玉玺,被华人1680万人民币买下心币。
2009年6月一枚‘康熙御笔之宝’蟠龙玉玺,以人民币接近六千万的惊人的成交天价心币。
2009年9月,纽约拍卖了一枚清乾隆田黄玉玺,据说以超过四千万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心币。2009年11月5,乾隆玉玺“八徴耄念之宝”被英国伦敦苏富比拍卖行以折合人民币4000万元的天价拍出。
炒完青花瓷,再炒玉玺,佳士得与苏富比轮番上阵,其目的不言而喻心币。
据联合国组织不完全统计,仅海外二百多家知名博物馆中就收藏中国文物164万件,而民间收藏大约是馆藏的十倍心币。最保守的估算,流失在海外的中国文物也在1700万件以上。
这一数字远远超出了中国现有的馆藏文物总数心币,也超过中国境内民间收藏文物数量,其中以中国古瓷为最典型的代表!
而境外的这一次次的炒作,实际上是给西方收藏的中国文物带来了一次涨幅巨大的重新估值,推向市场后不亚于二次掠夺心币。
它也有意无意的引起了境内盗墓贼以及文物走私的猖獗,境外拍卖的东西,不一定是历史上丢失的,也有近年盗墓贼通过各种途径走私出境的,然后又通过这样的方式,卖给国内的收藏界心币。
如何破局心币?
2009年2月,佳士得巴黎拍卖行又以天价拍卖圆明园铜兽首,意图十分明显,甚至有点赤裸裸迫不及待心币。
但是这场圆明园铜兽首那场拍卖会被一位名叫蔡铭超的中国收藏家给搅黄了心币。
蔡先生看穿了,冒险一搏暂时破了这一局,他拍下了兽首,但是拒绝付款心币。蔡先生的经济、信誉、形象各方面的损失很大,这种办法不可能再三使用。
像蔡铭超先生那种搅局的手段等于是公开掀桌子心币,那到底应该如何破局呢?
在我看来心币。
强盗抢走了东西,然后我有钱了再买回来,这其中我相当于出了两次血心币。
而且,买回来的不一定是真品心币。
可是心币,真品或是赝品,不应该是应该是我们说了算吗?
这东西是谁的心币?
说到底还是我们家的,我们家制造的,我们家有权利对这个物品作出解释吧心币。
一旦我们发出声音心币,说他是假冒伪劣产品,那么还会有人去花钱拍卖吗?
外国人心币?他懂个鸡毛?
盘内滚珠也好,钓空子也罢,都是在于你很看重他,十分想要得到他心币。
一旦你做出一个不care他的样子,那么他就变的毫无意义心币。
民族自豪感也好,自豪感也罢,这些并不是一个来自几百年前的一块破铁块儿就你能给你的心币。
你看重他,他就是文物,你瞧不上眼,那他就是废铁一块心币。
真等到万朝来贺威振四海的那一天心币,何愁自己家的东西回不到自己手里?
当然,个人看法,欢迎讨论,随手关注,祝你幸福心币。
文/首发头条—木剑温不胜
以上心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