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戈麦

Connor 火币中国官网 2022-10-25 318 0

“今日,看到你不灭的青光,我浊泪涟涟夏日如烧,秋日如醉而我将故去将退踞到世间最黑暗的年代戈币。”(《金缕玉衣》)

1991年秋天的一个夜晚,在北京西郊万泉河边,一位年轻的诗人在这里结束了自己年仅24岁的生命戈币。几天后,他的书包在北大的一所公厕里被找出,书包里留有他大部分诗稿和通信。两年后,他的遗作《彗星——戈麦诗集》,在友人的资助下由漓江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位和海子具有相同诗歌禀赋的诗人,因其离世过早,在诗歌的夜空中,只划过了一抹星光,但正是这一抹星光的存在,引发了人们长久的怀念戈币

当我还是一名中学生时,偶然在一本过期的《散文百家》杂志上读到了祝勇的纪念文章《戈麦——闯入太阳系的彗星》,自此便记住了他戈币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戈麦是属于青春期的诗人,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生命定格在青春期,更重要的是他诗歌里所流露出的“沉郁”“冷峻”和“厌世”,都带有强烈青春期的气息戈币

大学毕业那一年,我在同学留言册抄录下了戈麦的《徊想》一诗,以纪念自己青春时光的逝去戈币。那一刻,我觉得我跟戈麦很贴近。

此后的日子注定如此黯淡/永远的戈币,只要有我温存的光辉/无数次突然而至的风起我哪里知道/如此众多为我熄灭的面庞

追随秋日吧戈币,一年里我仅有的生日/在洒满青光的烛台上我终于学会/从过去的悲哀里发现未来/未来不再是一场病

戈麦写作生涯短暂,仅仅四年(1987—1991),但起点却很高戈币。他对文体写作有着高度的自觉,无论在诗歌、散文还是小说创作上,都有着惊人的天赋。如果不是意外离世,戈麦肯定会在文学道路上走得更远。

《徊想》一诗,是戈麦在北大临近毕业时写的一首诗戈币。诗中带有强烈的“青春期写作”气息,同时又很好地保留着他特有的克制、冷峻的语言特征。

诗题“徊想”,藏“犹疑不决”之意戈币。诗人由“未来”回想“过去”,最终又“从过去的悲哀里发现未来”。这种“犹疑”既体现了诗人对时代以及个体命运不确定性的焦虑,同时又似乎不断给予自我以“警示”,用来摆脱这种焦虑。

本质上,戈麦是一个悲观主义的诗人戈币。他写诗惯用警句,这可能与熟读北岛诗歌有关——戈麦生前曾专门撰写过一篇关于北岛的论文《异端的火焰——北岛研究》。警句式写作最大的问题是让诗人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变得严肃而紧张,进而令个体写作难以为继——诗人试图通过“警句”与语言维持某种契约关系,一旦这一契约失效,诗人的创作才华也就随之消失殆尽。

从这个角度看,“诗人之死,如果非要用悲剧的眼光来看待的话,那么它的实质是语言的悲剧”(臧棣语)戈币

评论